白话比喻:想像你的网站是一个热闹的市集。参与工作阶段:就像顾客走进市集,逛了至少两家店(浏览多页),或者在一家店里停留很久,仔细看了商品(停留时间长),甚至决定购买(触发转换)。跳出(Bounce):顾客走到市集门口(你的某个网页),看了一下就觉得「这里没我的东西」,没有走进任何一家店,也没有停下来仔细看看,
白话比喻:
想像你的网站是一个热闹的市集。
参与工作阶段:就像顾客走进市集,逛了至少两家店(浏览多页),或者在一家店里停留很久,仔细看了商品(停留时间长),甚至决定购买(触发转换)。
跳出(Bounce):顾客走到市集门口(你的某个网页),看了一下就觉得「这里没我的东西」,没有走进任何一家店,也没有停下来仔细看看,就直接转身离开了。
跳出率计算公式:
*或直接从GA4 后台查看「参与度」,然后用100% 减去它。跳出率 = (未參與工作階段總數 / 所有工作階段總數) x 100%
举例说明:
昨天有1000 个工作阶段进入你的部落格文章页面。
其中400 个工作阶段,访客停留时间不足10 秒,且没有任何其他互动(例如未点击其他连结),这些被计为未参与工作阶段。
其余600 个工作阶段,访客可能停留了30 秒并仔细阅读,或者停留了5 秒但点击了文章内的内部连结,这些被计为参与工作阶段。
那么,这个页面的跳出率为:(400 / 1000) * 100% = 40%。
离开率衡量的是使用者在浏览了某特定页面后,该页面成为他们本次工作阶段「最后一个页面」的比例。无论使用者在进入网站后,浏览了一个页面还是数十个页面,他们总有离开的最后一站,离开率关注的就是这个「终点」。
白话比喻:
回到市集。顾客从大门(首页)进入,逛了A 店(页面A)、B 店(页面B),最后来到C 店(页面C)。他在C 店逛完后,心满意足地从C 店旁边的出口离开了整个市集。
对于C 店来说,这次造访就是一次「离开」。
请注意,每一个访客的旅程,都必然会有一个「离开」的页面。离开率衡量的,是某个特定页面成为「旅程终点」的频率高低。
离开率计算公式:離開率 = (從該頁面離開的工作階段總數 / 該頁面的總瀏覽量) x 100%
举例说明:
昨天,你的「联络我们」页面总共被浏览了500 次。在这500 次浏览中,有100 次是访客看完这个页面后就关闭网站的。那么,「联络我们」页面的离开率就是:(100 / 500) * 100% = 20%。
比较维度 | 跳出率(Bounce Rate) | 离开率(Exit Rate) |
核心问题 | 使用者在进入网站后,未能产生足够互动就结束工作阶段的比例有多高? | 使用者从这个特定页面结束他们本次网站旅程的比例有多高? |
衡量对象 | 工作阶段(Session) 的品质及首次互动的吸引力。 | 页面(Page) 本身是否为使用者旅程的自然终点。 |
计算前提 | 只考量「单页工作阶段」,且该阶段未触发任何参与条件。 | 考量任何工作阶段,只要该页面是该阶段的最后一个页面。 |
涵盖范围 | 任何「首次进入」的页面都有可能计算跳出率。 | 网站上任何被浏览过的页面,都可能计算离开率(只要它是旅程的结尾)。 |
关联性 | 在GA4 中,一次未参与的单页工作阶段,既是「跳出」,也是「离开」。 | 一次「离开」不一定是一次「跳出」。例如,浏览了A→B→C,C 是离开页面,但整个工作阶段是参与的,C 页面不是跳出页。 |
GA4 视角补充 | 反映使用者首次接触的意图是否被满足,或是否有足够吸引力引导其深入。 | 反映使用者旅程的终结点是否发生在这里,以及这个终点是否符合预期。 |
比喻总结 | 「门口探头看一眼就走」的未参与行为。 | 「从这个门出去」作为旅程的最后一步。 |
跳出率(在GA4 视角下)更侧重于衡量使用者初次进入页面的「参与度」和「吸引力」;而离开率则关注的是使用者在整个网站旅程中,在哪个页面「画下句点」。